CPA备考经验分享不忘初心,天道酬勤——在职奶爸如何1年过6科
为了给正在备考CPA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和借鉴,我们邀请新晋“过儿”们,分享他们的学习技巧、备考经验。愿各位考生今年的CPA考试,顺利通过!
以下是广东省2024年考试金榜考生李培俊1年一次性通过CPA考试6科的经验分享:
大家好,我是李培俊,会计学本科学历,一枚从事过内审、投资的打工族。2024年在职备考,经历了9个月、1500+小时的努力,一次性过6科,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感悟与大家分享。
十年蹉跎—我和CPA的开始
2008年,我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???,一位长辈向我介绍了CPA证书,说:“CPA含金量很高,你如能考下来,工作随便找,我也能安排。”就这样,CPA证书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。
大学毕业后,我进了一家上市公司做内审工作。当时我的直属领导是个考证达人,他多次提到希望我能报考CPA,我心中那颗种子开始蠢蠢欲动。我向同事借来《会计》教材,但CPA教材的厚度和难度让我懵圈了,打起了退堂鼓,认为CPA是外审的必备证书,咱做内审主要防控内部风险,用处不大。就这样,心中CPA的那颗种子还没发芽就被掩埋了。
少年人的开悟就在一瞬间—破釜沉舟,重拾CPA
时间来到2023年11月,我从刚毕业的青涩少年变成了一个两岁宝宝的父亲,工作也从内审换成了投资,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,和孩子的两地相隔,催生我想换一份离家近的工作。我回顾自己的职业经历,总结就是:乏善可陈。
促使我转变的直接导火索是一本书,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娃,坚韧不拔努力求学,毕业后艰苦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。我的经历和书中主人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但没有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决心,这本书给了我很大触动,加上工作的低谷和家庭的重任,该是破釜沉舟的时候了:第一步就是重拾CPA!就像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“少年人的开悟就在一瞬间”,这次,决不放弃!
预则立,不预则废—合适的计划和方法很重要
备考科目和学习顺序
开始之前,我了解了各科的学习时长,6科共需要1500小时,9个月平均每天学习5-6小时,结合自己的情况,决定一次备考6科。前期复习压力不大,因此我决定把会计和审计需要时间最多、最难啃的先啃下来。
计划和方法
我的学习计划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。
1.第一阶段:首轮学习+首轮复习;时间:6月30日之前6科首轮学习完成。每日任务:一是早读。主要是复习昨天的知识框架和重点,脱稿复述前天的学习内容、复习5天前的学习内容加深印象。二是视频课+课后练习。每天看2-3小时视频课,再做章节练习,错题做好标注并对知识点再重点巩固。每科首轮学习结束后,做一套真题,检验掌握程度。三是首轮复习。从学习第二科开始,每天要对上一个科目内容复习1-2章,先做章节练习,然后翻阅教材,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巩固。
2.第二阶段:二轮复习——章节练习+真题练习;时间:7月份。周六、日按照考试时间、科目和要求做真题模拟题目。周一消化错题,周二和周四复习会计、税法、经济法,周三和周五复习审计、财管、战略,交叉进行,每天每科三个章节。复习中会把章节练习再做一遍,为节省时间,没有错过的大题就简单做一下。
3.第三阶段:三轮复习——错题巩固+框架复习;时间:8月份。主要是针对错题进行巩固,多次错误的知识点摘录下来重点记忆。另外就是精简知识框架,随手翻阅,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。
不同科目的一些特殊点和应对
针对不同科目的特点,我在计划和方法上会做一些微调:
审计、税法、经济法的知识点比较散,记忆太难,我有时间就翻翻知识框架,背不下来也要加深印象。财管的知识点比较系统,复习占用时间不多,但计算量很大,我重点是控制时间(20分钟)练习大题。战略的知识点逻辑性不强,理解背诵有难度,只能死记硬背,我利用很多零碎时间不断背诵,比如在通勤路上等。
我们有了计划,就需要踏踏实实坚持执行下去,但行好事莫问前程,不需要思考结果,只需要坚定地做好过程。
与各位备考的同学共勉,也祝大家早日上岸!
会员登录